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请欣赏外国人写的对联是什么 外国人欣赏中国文化

外国人写对联 对联是中国的“国粹”。但一些外国人也感兴趣并擅长此艺,而且其中不乏颇有情趣的佳句妙联。笔者试撷几束,以飨联友。

清代嘉庆年间,苏州园林虎丘山有座别墅叫“抱绿油庄”,内有亭台楼阁、假山、花草。

别墅中外面有条小河,景色秀丽,别墅中有副对联是犹太女子德尔华写的,联曰: 塔影在波,山光接屋; 画船人语,晓市花声。

全联状物写景,画意盎然。

读后使人的心灵像被一支鹅毛羽撩拨过似的,感到非常舒畅。 一八九○年,清朝的光绪皇帝举行结婚大典。好多民族派来大使,又是祝贺又是送礼,还真热闹。

英国驻华公使叫华尔生,他送来了英国女王的贺信和她的礼物——一座英国制造的自鸣钟。

钟做得很精巧,顶有意思的是,钟座上用中文刻上了一副对联: 日月同明,报十二时吉祥如意; 天地合德,庆亿万年富贵寿康。 “十二时”,是指我国古时候计算时刻用的十二时辰,一个时辰合两个小时。

这副满是吉祥话的中文婚联,当然不是英国女王本人写的,是她请别人写的。

外国元首选择了对联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,来祝贺中国皇帝的婚礼,要算是“空前”之举了。 1925年1月26日,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病逝,越南友人潘佩珠亲自为他撰写了一幅挽联: 志在三民,道在三民,忆横滨志和馆几度握谈,卓有灵魂贻后世; 忧以天下,乐以天下,被帝国主义者多年压迫,痛分余泪泣先生。

这幅对联从孙中山先生的节操抱负谈起,高度赞扬了他那高贵的品格和伟大的一生,同时也刻划了作者对他崇高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。 1936年7月19日,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逝世,收到很多挽联中一副是日本友人佐藤村夫先生题写的,联曰: 有名作,有群众,有青年,先生未死; 不做官,不爱钱,不变节,是我良师。

这副对联以口语和排比的形式一气呵成,若叙若诉,情意交啧,寥寥26字,令人刻骨铭心。我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先生,也与人合写了副挽联,托人送到上海,挂在鲁迅先生追悼会的显要位置上,联语是: 译著尚未成书,惊闻陨星,中国何人领呐喊; 先生已经作古,痛洒泪雨,文坛从此感彷徨。

此联情深意切,宛如悼词,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,他巧妙地将鲁迅先生不朽之作《呐喊》和《彷徨》两本书名,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末尾,可谓珠联璧合,天衣无缝。

已故的越南劳动党主席、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的办公室,悬挂着他自撰自书的一幅堂联: 自供清淡灵魂爽; 处事从容日月长。

此联不仅对仗工整,而且充满了人生哲理,是为人处事的指南,足见胡志明同志是通晓中文的。


返回顶部